e换电CEO黄嘉曦:好的产品不畏资本寒冬
“我们都知道,单颗锂电池电芯的理论循环次数在1200-1500次左右,而Pack之后整个电池包的寿命则在1000-1300次,如果使用和保养不当,或者电池均衡算法有问题的话,那么电池包寿命则会下降至700-800次。我们可以通过电池内部的众多传感器获取目前电池的状态,通过NFC实现电池-换电柜-后台的数据联系,从而针对每一个电池包的不同状态下达最适合的充放电方案,从而增加电池包使用寿命,榨干电池的使用价值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是绿色环保的表现。” 对于运维来说,一般运维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目前e换电在成都已经铺设了几百个换电柜,仅需要5名运维人员便可以轻松搞定运维工作,这依靠的是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持。 黄嘉曦先生进一步解释,“我们的自动化运维程度非常高,很多软件问题都直接通过后台直接与电池通讯进行解决,所以实际上每天成都仅有2-3名工作人员真正是在对设备硬件进行维护,剩下的人都在忙着安装调试新设备。” 如果发生了断网,换电网络将如何运作呢? “针对断网的情况,我们给出了两种方案,其一是半离线换电技术,换电柜通过点对点通信,借助用户手机网络实现与数据中心的连接实现验证,针对完全断网的情况,e换电通过去中心化原理,将用户手机和换电柜数据都作为中间节点,待网络恢复后,通过不同节点之间相互交叉验证,最终补齐换电过程认证。” 另外,在新进驻城市选择上,e换电也完全遵从后台数据指引,这是一套非常科学严谨的论证,最大限度避免了主观认知差异造成了无效投放。 “我们会通过现有运营数据建模,分析模拟新进驻城市预期的使用强度,之后会少量在部分重点地区试铺设换电网络,如果试运营数据满足我们设定的条件,我们才会在这个城市进行下一步的部署工作,这是基于数据非常严谨的判定,也得益于此,e换电目前保持了一个高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黄嘉曦先生笑道,“地球不重启,我们不休息,正是通过技术革新,我们实现了更加出色的用户换电体验,运维成本也得益于数据运用与技术革新而大幅度降低,e换电目前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已经达到了30-40GB。”
可以预见,电池技术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取得质的突破,所以换电技术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电动车续航问题的主要手段。e换电目前摸索出了较为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盈利模式也正在得到验证,所以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大有可为的。 “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只有e换电一个玩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黄嘉曦先生对此也非常清醒,“未来换电领域中肯定还会有很多非常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进步和完善服务,才能够持续保持一个相对领先的优势,当然我们是非常欢迎竞争的,没有竞争的话我们可能也会因为懒惰和懈怠而丧失掉初心。”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e换电CEO黄嘉曦:好的产品不畏资本寒冬http://ebike.zol.com.cn/705/7056877.html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