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有没有疫情,都不要把“智慧城市”当作万能药
疫情期间,部分城市用无人机进行人群社交聚集监控,使用机器人进行外卖派送、进行人脸识别口罩佩戴情况,虽然在使用的频率和覆盖度上有所不足,但是从这项新治理技术的普及上,至少开了一个好头,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连带效果。 逻辑学家奥古斯都.德.摩根曾说过“每一门蒸蒸日上的学科都是在其符号系统的基础上繁荣发展起来的”,我们稍作类比也可以认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的蒸蒸日上,必然是在一套符号系统上被社会广为接受”。 而智慧城市概念的火热,可以将其视作“数据化-智能化”管理符号系统的核心概念,民间俗语讲“先铺路,再打兔”。 相应的,先普及数据治理的概念 ,让“智慧城市”成为我国政府治理手段的标配,然后再进行细节建设和创新性举措,应是比较合理之举。 智慧城市的功能特性在于增加管理效率、增强决策依据,作为一项工具,能够得以使用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治理思维的变迁,是巨大进步。 我们应该给智慧城市一点时间,也给依靠数据和AI的现代化治理一点时间,不论有没有疫情,都不要把“智慧城市”当作万能药,或许,曾经在东南沿海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教导我们“实事求是”,才是一种万能药,而这也是数据信仰背后的精神图腾。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