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科技圈成为了明星跨界创业新的落脚点
明星跨界的优势是很清楚的,但风险也同在。对于企业来说,拿了明星投资的产品,终生将会打上明星的烙印。众所周知,明星是有受众群体的,年龄层次、男女比例、消费能力,都是可以清楚计算的,如果只是为了拿投资而拿投资,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明星陷阱”。 而对于明星自身来说,明星与资本之间不可野蛮收购,不可盲目投资。否则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赵薇巨资收购万家文化这笔高调的交易很快被监管层盯上了,上交所向万家文化发出问询函,要赵薇说明收购资金来源,这时万家文化不得不透漏小燕子的家底。 再有,范冰冰名下的爱美神要借力唐德影视上市,一家成立不到一年、注册资本仅300万的公司,摇身一变将溢价逾8亿元。不仅股民议论纷纷,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关注下,交易所也坐不住了,发出关注函要求解释。因此明星跨界投资需要有专业度,需要把控的风险更多。 另外,明星跨界的浪潮,却是当下娱乐市场的一个不良信号,中国的文艺界、娱乐圈本就缺乏匠人精神,以电影产业为例,电影行业需要工业化的推进,所谓工业化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假如那些作品曾经得到观众认可的明星艺人在副业上分出了专注度,可想而知今后的演艺圈将会产生巨大损失。 况且现在为了借助电影市场的大热捞一笔快钱,很多作品都没能被精心打磨就已经在市场上流转,而粉丝效应又让出品方获得了巨额收益,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电影风气。张艺谋曾谈道,“现在在中国,导演的门槛是最低的,什么人都可以做导演。”这句牢骚,除了是对烂片市场的鄙夷之外,还有就是对电影市场资本逐利的无奈。 不过可喜的是,当下影视产业有回归本心的趋势,《人民的名义》的爆火恰好印证了这个事实,因此目前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电影市场只是一个必经阶段,任何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都会经历一段野蛮生长时期,然后在混乱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一种法则和规律。资本的趋利,让市场很难付出时间与耐心去等待年轻导演成长,而具有粉丝基础和名人效应的明星导演则更容易为电影市场创造新鲜血液。 综上来看,明星与资本之间的博弈,双方需要各自掌握好分寸。资本不能过度消耗明星的知名度与流量;而明星也不能一味妥协资本,否则砸进去也有可能赔本,造成鸡飞蛋打的尴尬局面,而明星如何把握副业和正业之间的平衡也将成为一大考验。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