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计划
在2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从国家层面提出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并就此提出了“15个体系、9种机制、4项制度”,彰显了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时效性、有效性和执行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对各级政府而言,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来尽可能的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系统风险。
毕马威借鉴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认为打造一个健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应从“顶层设计”、“应急体系”、“救治体系”、“控制体系”、“保障体系”五大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
顶层设计
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性、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当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完善的顶层设计和法规体系是指导政府和各级部门沉着应对、部署行动的指南和保障。
在顶层设计层面
01 要搭建起多层次的预案体系,明确应急管理机制和各部门的职责;
02 要注重可操作性,将重点放在更细致的实施要点和行动计划的制订上;
03 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情况、疾病谱、医疗水平等要素,制定本地化的方案。
以英国为例,其《民事应急法案(2004)》是国家层面应急体系的纲领性法规。根据法规体系要求,英国卫生部制定了详细的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指导地方政府、各级医疗机构和民众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在预案动态管理方面
01 要提高重视程度,制定年度应急工作计划;
02 定期开展培训和应急演练,并就演练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估;
03 基于演练的结果和应对手段的效果,不断更新完善预案。
在预案动态管理方面,美国佐治亚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副教授陈茁基于对海内外公共卫生政策的多年研究及其在美国疾控中心的任职经历,提出了如下洞察:“如果能预先对各种方案进行兵棋推演,估算疫情可能对国民经济生活的各方面影响,预估各个方案方方面面的执行成本,那么在突发状况时也能权衡利弊,尽快做出合理的决定来最小化疫情的影响。比如,美国疾控中心对流感大爆发有相当多的预案研究,包括流感疫苗在各个人群中的优先顺序,关闭学校的社会成本等等。美国卫生部的应急预案也包括和医院乃至工商业部门的沟通,必要时鼓励部分员工远程工作等等。这些预案细致到在紧急情况下医疗事故的免责条款以及医疗费用的支付等等。我国卫生和疾控部门也有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应急预案,但是似乎由于卫生和疾控的专业身份,没有能统筹其他部门的协同行动和细化重大事件中各部门的角色和责任”。
本作为一个极具危机意识的国家,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上分为“工作指南-实施要点-行动计划”三个层次。国家层面的《健康危机管理基本指南》及《地方健康危机管理指南》是日本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危机类型,制定了实施要点。此外还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门制定政府行动计划。较之中国现有的预案体系,日本的预案在细致程度和标准化程度上,更注重可操作性。如《应对新型流感行动计划》将流感疫情按发生发展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发生之前、国外发生期、国内发生初期、国内蔓延期、平稳期,并详细规定了每个阶段的判定标准、政府应对体制,以及开展疫情监测与收集、信息发布与共享、防止流感发生和蔓延、实施医疗救治以及确保国民经济生活稳定等各项政策措施。每项措施规定十分具体,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部门。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