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广西网 (https://www.guangxi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正文

「大佬围猎者」孙宏斌:乐视、万达之后,谁是下一个……

发布时间:2017-09-07 15:55:03 所属栏目:访谈 来源:人物LIVE
导读:副标题#e#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人物LIVE,ID:renwulive 「老的那种领导人像丘吉尔、罗斯福,年轻的网络经济先锋像杨致远这些人,其实都是某一个机会促成了他们的成功,一下子,偶然的一下子……」孙宏斌迷恋历史的「关键时刻」。时世造英雄,就是因为时世

2003 年,已经进化为房地产公司的顺驰玩起了高周转、招拍挂、现金流管理的手段,全国各地到处去拿地。从 2003 年 8 月到 2004 年 4 月,顺驰先后从华北、华东和华中等拍得 10 余块土地,2003 年 12 月北京的黄村地块更是让孙宏斌一战成名,当时大兴在售楼盘不过 4000 元/平方米,顺驰的价格让楼盘起价突破 5500 元/平方米。

最疯狂的时候,顺驰在天津有 28 个项目正在进行,同时有 8 个项目开盘在售。也正是在这一年,孙宏斌在中城房网重庆会议上,向行业老大王石下战书。会议之后,便有了顺驰著名的莽山会议,整整 17 个小时的高层会议上,顺驰宣布了自己的百亿计划。

顺驰进入更疯狂拿地的阶段,莽山会议之后,顺驰一年时间拿地近千万平方米。「孙宏斌就是一个到处拿地的偏执狂。」这是多年以后,一位房地产资深人士回忆起孙宏斌最深刻的印象。

2004 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顺驰赴港上市的计划夭折。

「大佬围猎者」孙宏斌:乐视、万达之后,谁是下一个……

孙宏斌

「高土地成本」、「高人力成本」、「高财务费用」的危险,早潜伏在孙宏斌的狂飙计划之中。摊子铺得越大,顺驰的漏洞便越明显。 2005 年,顺驰的营业额仅完成 80 亿,拿地和项目的费用却持续增加。与此同时,本来打算 11 月注资的摩根士丹利临阵变卦,孙宏斌大放杠杆的游戏终于玩不下去了。

2006 年 9 月 5 日路劲与顺驰签约,收购顺驰55%的股份和凤凰山项目全部股份,注资12. 8 亿元。虽然年底顺驰就能回款 30 亿,但顺驰已经撑不住了。

2007 年 1 月 25 日,路劲基建再次注资13. 1 亿港元,增持顺驰中国39.74%的股份,最终持股比例达到94.74%。签约仪式上,孙宏斌对笑容满面的路劲基建董事局主席单伟豹说:「你买了个便宜货」。

孙宏斌的顺驰时代,仓皇画上了句号。

短短几个月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地价和房价开始疯涨,顺驰曾经的烫手山芋——土地,转眼间价值连城。 2007 年,一批与当年的顺驰同样激进的地产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其中,就有现在中国首富许家印的恒大。

「只要再撑一段时间,孙宏斌就会像 2008 年走到资金链边缘的许多企业一样,绝处逢生。」也有人为孙宏斌感到惋惜。

但这位出身山西临猗的商人,最终成了被狩猎的对象。

   下注融创   

万幸的是, 2003 年,孙宏斌在顺驰之外又单独设立了融创,主打高档住宅及商业物业开发,为自己留住了东山再起的生机。

吸取了顺驰的教训,融创在扩张上非常谨慎。公司一直坚持在北京和天津两地小规模开发,一直到 2007 年底,融创中国才在长三角地区拿下了无锡天鹅湖、理想城市和苏州春申相郡等项目的开发管理权。

从顺驰到融创,孙宏斌的风格大变。 2007 年 8 月,因无法扼制自己内心的愤懑而冲到同在一栋楼里办公的天津顺驰公司大闹一场后,孙宏斌开始陷入漫长而低调的「潜伏」期。

直到 2010 年 10 月 7 日,融创中国登陆港交所。

自 2012 年起,「收购」突然成了孙宏斌与融创在地产行业的关键词。被贱卖的顺驰给了他刺激,或许也给了他灵感。

这一年开始,孙宏斌开始寻找和顺驰一样陷入危机的大企业标的,绿城、佳兆业、雨润等知名房企,纷纷成为他围猎的目标。

在绿城,孙宏斌提前演练了在乐视贾跃亭所做的一切。命运的天平,几乎一度站在了孙宏斌这一边。

「大佬围猎者」孙宏斌:乐视、万达之后,谁是下一个……

孙宏斌&宋卫平

2014 年 5 月,绿城再陷资金链困窘,宋卫平决定卖掉业内口碑极好的绿城。「把公司股份交给生存能力、战斗能力更强的孙宏斌和融创团队。」

当年,那也是一次其乐融融的发布会,会上,孙宏斌一如既往的谦卑,给足了宋卫平面子,整场发布会一直对宋行着注目礼。宋卫平也高度评价孙宏斌说,「天下一家,有德者掌之」。

5 月 22 日,融创中国以62. 98 亿港元收购绿城中国24.31%股份。当年 7 月,融创中国团队入驻绿城,接手公司运营。孙宏斌将融创公司的多员大将调来绿城,仅在 7 月就补充到位 29 名项目总经理、 24 名销售负责人,将融创的绩效考核体系嫁接到绿城项目,对不良项目进行剥离。

绿城公司销售额大幅提升。当其时,房地产限购限贷全面放松直至解禁,市场逐步从冰冻期复苏回暖。缓过气来的宋卫平不甘再被主导。

五个月后,宋卫平决定毁约。他提的理由,是孙宏斌在运营过程中,仅追求公司和股东利益,忽略了业主和合作伙伴诉求,违背了公司品牌情怀。

这场 100 多天的联姻,终告无效。经多方斡旋, 2014 年 12 月 18 日,相关各方订立协议,同意终止买卖协议。宋卫平搬来央企中交集团取代了融创中国,孙宏斌投资的 62 亿港币被打了回来。

半年后, 52 岁的孙宏斌再度宣布退出收购佳兆业。这是另外一出相似的剧情——高调进驻收购标的公司,积极投入重金相助,却在尽职调查或并购过程中与创始人几度剑拔弩张,最后双方和平「分手」。

孙宏斌说:这就是生意,无关成败。

2015 年,融创暂时远离了鲸吞式的整体并购,转而进行单体项目的收购。整个 2015 年,融创完成了对佳兆业、中渝、天朗、莱蒙等房地产企业位于上海、成都、南京、深圳等地项目的收购。

并购成为孙宏斌「曲线拿地」的办法。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曾分析说,孙宏斌并购同行公司有三个特点,一是时机上多选择在标的出现危机时;二是手法比较迅速;三是留有余地,可进可退,收购企业不成也不排斥转而收购项目。

2016 年,这家高速成长的公司挤进了千亿俱乐部,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额 1506 亿元,同比增长121%,销售排名行业第七。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