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广西网 (https://www.guangxi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正文

前阿里产品经理自述:过去十年,我每年都至少失败一次

发布时间:2017-10-29 10:02:26 所属栏目:访谈 来源:设计咖UXCoffee
导读:副标题#e#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对于这句话苏杰也许有比别人更深的体会。2000 年,他来到浙江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机缘巧合下,他用六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般人要花七、八年才能拿下的本科和硕士学位。他原本觉得自己

苏杰:我觉得这分项目的早期和后期。早期做决定求快,后期做决定则求稳。早期的项目凭直觉的情况真的很多。这和现在创业是一样的,如果在早期就去做很仔细的调研,就算研究出来的方法是对的,但因为有足够多的团队在同时朝着各个方向、用各种方式在往前冲,概率上总会有一个团队的方法会是对的,而你就只能是个旁观者了。在国内,所有产品的早期都面临这样的局面。我有过一个比喻,就像在攻打一个山头,你会发现在山脚下的时候占满了各种各样的游击队,然后那些人都已经往上冲了,这个时候你是没有时间坐在那边研究战略的。你只有不想这么多冲上去,你才有概率赢。所以在这种局面下,就是我所说的,要靠经验、靠直觉。

UX Coffee:那如果你们快速冲,发现冲错了方向的话,还能快速地调转方向吗?

苏杰: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阿里的做法是同时派出 N 支队伍往上冲,所以很多同事、包括我自己也曾经做过炮灰。这是一家大公司在变化超快的行业中,没有先例可以去模仿,大家都不知道正确的方向会是什么,那就几支队伍一起冲吧。我记得当年微信也是有几支队伍同时在做类似的方向。

UX Coffee:所以在阿里这样的公司看来,与其花时间做研究,不如派出敢死队来试错?

苏杰:对。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在一些还很不熟悉、市场环境很模糊、又需要尽快占领的领域,我们会这样做。

前阿里产品经理自述:过去十年,我每年都至少失败一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导图

过去十年,我每年失败不止一次,想明白了这些道理……

UX Coffee:我们从目前采访的两位国内的嘉宾身上感觉到了一个共性,就是崇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对大公司来说,那些冲锋失败的队伍会怎么样呢?

苏杰:这一点国内跟硅谷挺像的 —— 就是宽容失败。阿里内部有个说法是「借事修人」,失败的团队也同样是能够得到锻炼的。但毕竟如果不停地承受这样的失败,心理上是扛不住的。我猜想公司也会有应对的策略。比如这个人、这个团队,不能经常试错,可能试过两次,就会被调去做一个比较稳的产品线,恢复一下情绪。

UX Coffee:你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列出了你在阿里这八年来,做失败的十个产品。从这些失败中你总结到了哪些经验?

苏杰:其实我每年(失败的产品)不止一个,只是挑了那一年印象比较深刻的来说。首先,我觉得失败其实是很正常的。许多职场新人会害怕失败。因为在学校里很少经历这样的挫折。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会把成败看得很重,但工作三、五年之后就很淡定了。如果你始终成功,那只能说明你做的那些事情挑战还不够大吧。

其次,是怎么样去快速试错。我可以讲一个例子。我在离开阿里之后开始做创业的服务。有一次一个朋友想要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导航站,向他们提供创业相关的信息和工具。要低成本地检验这个想法,我给他的建议就是先写一篇文章,把想在这个站点内做的功能,比如创业相关的咨询、需要的工具等等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不能在创业者中传播开。如果连文章没有达到相对的热度,你也没有理由认为一个导航站能够吸引到足够的用户。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低成本试错的方法。

项目指标要如何设立?

UX Coffee:阿里巴巴是如何评估产品最终的效果的呢?

苏杰: 我觉得最根本的标准还是要看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比如说页面的跳出率降低多少个点,或者说把用户引导去子页面的转化率。这种目标会是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另一种评价就是用户满意度反馈。这种值如果只看一次的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和往期做比较来做评价。

UX Coffee:指标这个事情很多时候也没有那么直白,有时候提高一个页面的点击率会降低另一个页面的点击率,要怎么样综合评定呢?

苏杰: 这就要看一开始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了。不能为了追求某一个过程目标伤害结果目标。对阿里来说,早期的时候成交就是结果目标,过程目标不能伤害成交。当然这个结果目标也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是阶段性的。所以做每一次做设计改动的时候,要放回通盘的大公式里面去看,不能为了提高其中的一个因素而降低了其他的。

在大公司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部门想要提高自己的过程目标,但这对公司的结果目标是没有好处的。举个例子就是我当时在淘宝负责鞋类垂直类目。当时的运营是按类目来分的,而和我搭档的运营最大的 KPI 是鞋类类目的成交额。在做一次大型促销活动时,他就想和大客户阿迪达斯合作做促销活动来提高成交额,比如购买鞋类产品赠送护腕或者 T 恤之类的产品。他向我提要求说,能不能把这些赠品的交易额也算成鞋类产品的交易额。这个要求被我挡了回去。因为靠优惠「购买」其他的类目的产品,算作鞋类的成交额,站在淘宝公司的角度而言,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整体和局部的矛盾,需要靠个体员工的意识,和把控全局的人员的管理。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