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们:知识付费的终极形态
在巨大的获得信息的需求和自身获得动力和能力不够的矛盾下,巨大的痛点出现了。 能不能把信息,变得更加轻松就能够获得。不要大部头,能不能碎片化;不要抽象逻辑,能不能故事化;不要刻意训练,能不能简单化。 有!让知识资讯化,向下降维。 同时,知识付费的产生,除了用户痛点之外,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内容供给。 到 15 年,大家在浩瀚的信息中别浸泡了太长时间,筛选信息的成本,或许已经高于了获得信息的收益。支付条件,被创造了出来。 支付条件的成熟,促进了优质内容的供给。 于是,一种新的信息获得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知识付费。 3.知识付费是否就解决了我们的痛点答案是,不完全。 知识付费有两个问题未解决:
关于问题一,对知识付费的批评已经很多。这里不赘述。只是,我们需要意识到知识付费本身的价值足矣,带给人启发、触动和谈资,已经很够了。更深度的,就需要从深度阅读、系统教育中去获取,不是知识付费的使命。 问题二才是知识付费的核心难点。 成人获得信息的特点是:功利化、碎片化和场景化。碎片化和场景化(故事化)是知识付费本身的特点。唯一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功利化,即让学习真实在回应用户关切的问题。 比如,现在得到的订阅专栏。大家订阅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IP效应,一个是主题。但是,基于作者视角下的优质内容,如何确保每天都符合大家关切的问题呢? 3 月 8 日的得到数据,各专栏的周打开率为63.1%,日打开率为29.3%。未求证数据的真实性,但是这个数据相对其他的在线课程等的打开率,相对比较高了。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不得不说,知识付费,付费的多,学习的少。 问题在哪里? 当然可以在运营效率上考虑,内容更好、形式更新、运营更多。这些,逐步会到达一个瓶颈。核心问题是在结构效率上,知识付费的产品没有满足用户功利性的需求。 识别用户需求,完成精准匹配,成了知识付费的关键。 4.如何识别用户的需求?这里有两种方式:主动识别和被动识别。 第一种方式:主动识别,用户知道自己现在面临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内容。 我们把这样的用户称为主动获得者,这类用户,往往会呈现出更大的热情、更好的参与、更多的收获,真正把产品价值挖掘了出来。这是任何知识产品、教育产品所欢迎的群体。 但是,这是一群小众的群体。而且基于明确的需求和优质内容供给,会呈现出垂直化社群的方式。 更多的是第二种方式:被动识别,用户并没有将自己的问题、需求显性化,而是通过对其行为进行识别,精准匹配契合的内容。 最合理的场景是资讯获取行为。 正如前文说到,资讯、知识、能力都是信息获得的一种路径。更加关注什么信息,是背后一致的需求在决定,资讯获得和知识获得,都是在满足背后的需求。 比如一个人在浏览成都房价的信息、北京房价的跌幅、重庆房市的限售等,背后很可能是在考虑买房或已经买房正在还贷,对于房产理财等信息有所需求,可以匹配出相应的书籍、课程等产品,进行针对推送。 而同时,由于资讯获取对人信息获得的动力和能力要求更低,会有更大的人群和更多的行为数据出现,为识别用户真正关切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5.知识付费的终极形态到这,结论就很清晰了,知识付费的中枢会掌握在资讯平台的手中,因为他们拥有了识别用户信息获取需求的数据基础。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