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六款优秀Web框架对比
类Sinatra风格API 可以在运行时中注入代码来处理特定的 HTTP 方法(以及路径参数)
服务器程序: 自动启用HTTPS 框架的服务器支持注册及自动更新SSL证书来管理新传入的SSL/TLS连接(https) 服务器程序: 优雅关闭 当按下CTRL+C关闭终端应用程序时,服务器将等待(特定的超时时间)其他的连接完成相关任务或触发一个自定义事件来做清理工作(比如: 关闭数据库),最后优雅的终止服务 服务器程序: 多重监听 框架的服务器支持自定义的net.Listener或使用多个http服务器和地址为web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完全支持HTTP/2 框架可以很好的处理https请求的http/2协议,并支持服务器push功能子域名 可以直接在Web应用中注入子域名的路径
会话(Sessions) 支持HTTP Sessions,且可以在自定义的handlers中使用sessions
Websockets 支持websocket通信协议,不同框架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其中Iris实现了websocket最多功能并提供了相对更容易使用的API 程序内嵌对视图(模版)的支持 通常情况下,你必须根据 Web 应用的可执行文件一一对应地转换模版文件。内嵌到应用中意味着这个框架集成了 go-bindata ,因此在最终的可执行文件中可以以 []byte 的形式将模版包含进来 视图引擎 框架支持模版加载、自定义及内建模版功能,节省开发时间 视图引擎: STD 框架支持通过标准的 html/template 解析器加载模版 视图引擎: Pug 框架支持通过 Pug 解析器加载模版 视图引擎: Django 框架支持通过 Django 解析器加载模版 视图引擎: Handlebars 框架支持通过 Handlebars 解析器加载模版 视图引擎: Amber 框架支持通过 Amber 解析器加载模版 渲染: Markdown, JSON, JSONP, XML... 框架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发送和自定义各种内容类型的响应 MVC Model-view-controller(MVC)模型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用户界面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将一个应用程序分为互相关联的三部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信息的内部处理逻辑、信息呈现给用户以及从用户获取信息三者分离。MVC 设计模式将这三个组件解耦合,从而实现高效的代码复用和并行开发
缓存 Web 缓存是一种用于临时存储(缓存)网页文档,如 HTML 页面和图像,来减缓服务器延时。一个 Web 缓存系统缓存网页文档,使得后续的请求如果满足特定条件就可以直接得到缓存的文档。Web 缓存系统既可以指设备,也可以指软件程序 文件服务器 可以注册一个(物理的)目录到一个路径,使得这个路径下的文件可以自动地提供给客户端 文件服务器: 内嵌入应用 通常情况下,必须将所有的静态文件(比如assets: CSS, JavaScript 文件等)与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一起传输。支持此项功能的框架为你提供了在应用中,以 []byte 的形式,内嵌所有这些数据的机会。由于服务器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数据而无需在物理位置查找文件,它们的响应速度也将更快 响应在发送前可以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修改多次 当框架支持此功能时,可以在返回给客户端之前检索、重置或修改状态码、body及headers。默认情况下,在基于 net/http 的 Web 框架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正文和状态码一经写定就不能被检索或修改。目前只有 Iris 通过 http_context 中内建的的响应写入器(response writer)支持这个功能 Gzip 在一个路由的handler中,并且可以改变响应写入器(response writer)来发送一个用 gzip 压缩的响应时,框架会负责响应的头部。如果发生任何错误,框架应该把响应重置为正常,框架也应该能够检查客户端是否支持 gzip 压缩gzip 是用于压缩和解压缩的文件格式和软件程序 测试框架 可以使用框架特定的库,来帮助你轻松地编写更好的测试代码来测试你的 HTTP,如下示例(目前只有Iris支持该功能)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