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彻底“凉凉”:交出的万亿学费买到哪些教训
至于为什么P2P在中国会被玩成“类影子银行”,多的不说,我只提四个字:刚兑信仰。 代表公司——宜人贷。 宜人贷早在2006年便成立于北京,创始人唐宁是曾经在华尔街工作的海归,其它高管也都是海归;而宜人贷的网贷功能是在2012年3月上线的。 如何区分一家公司是只做信息整合的真正P2P“净衣派”业务,还是类似影子银行“污衣派”业务?关键的一点就是看这家公司有没有发行产品。如果没有产品,那就是信息中介的P2P业务,如果发行产品,则就是P2P变异体的“类影子银行”了。 有的时候,一家公司会把两种业务都集于一身,投资者既可以在它的平台上自己选项目投项目,也可以买一个个具体的产品。 站在2012年的中国,金融环境远不如现在宽松,银行融资占了融资渠道的九成。那时想要创业,没有点银行的关系,拿到贷款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当时的社会心态与金融环境下,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万物互联,为何不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使借贷双方信息互通呢? 更深层次的,传统的借贷业务,披上了互联网与P2P的外衣,成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渠道,甚至是为地产输血的动脉——学者会去纠结P2P的经院派定义,老百姓刚刚学会什么是“年化收益率”,而对于金融业里面的各路过海八仙而言,一只手是资金,另一只手是项目: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虚的。 就这样,横空出世的P2P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成了多方共同受益的一个“均势点”;因此我们看到,2013和2014年,也成为了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出台“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政策最密集的年份。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