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难赢董明珠
此后格力手机虽有更新,但格力手机之于大众的印象仅停留在格力手机开画时强行植入的董明珠照片。 董小姐的手机梦不顺,雷布斯的空调梦同样磕磕绊绊。 就在董明珠杀入小米大本营的2015年,小米与美的悄然合作推出了号称“年轻人的第一台空调”的i青春智能空调,2699元起售。 就像雷军当年找魅族黄章合作造手机那样,小米和美的“热恋”并未开花结果。 随着华为的“插足”——2016年7月,美的宣布牵手华为布局智能家居,小米美的最终分道扬镳。 2017年,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操刀的智米空调反响平平,雷军最终还是走上了自我造空调的路子。 2018年7月底,小米发布了一款售价1999元的米家互联网空调。 为了这个纯正小米牌的空调,雷军可谓煞费苦心,不但收购了格力前海外销售总监肖友元担任高管的珠海三友,还在格力的大本营珠海成立了珠海亚丁科技公司开展智能家电等业务。 市界登陆小米有品APP,检索空调时并未发现2018年新发布的互联网空调,仅有一款2017年推出的标价4099元的智米空调。该空调的用户满意度并不高,仅为92%,此外,该APP上并未显示此款空调的销量情况。 小米相关人士告诉市界,2018年发布的互联网空调目前处于公测期,尚没有开始售卖。 对于小米互联网空调,在11月19日的三季报,也仅用“广受用户好评”6个字一笔带过。 作为空调行业的新人,小米空调与格力空调之间的技术储备尚不可同日而语。 据小米招股书,小米空调领域专利共29个。而格力2017年年报显示,格力累计申请技术专利35000 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5000 余项,2017 年共完成发明专利申请4182 件,授权发明专利1273 件。 对于小米进军空调,中金公司发表的研报认为难改白电市场大局。 白电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经过长期的竞争和并购,形成了有序的竞争格局,龙头具备明显的规模优势、产品力优势、安装服务优势,以小米目前的实力,可以成为二三线品牌,但难以挑战龙头地位。 研报也肯定了小米的部分优势。与传统家电企业相比,小米拥有高效率的新零售渠道和略占优势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体验。 其实,无论是格力造手机,还是小米造空调,都是在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家居智能提前落子布局。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对市界表示,未来IoT的大逻辑是从手机单品到以家庭为基础场景的聚焦。在以手机为主要应用场景的移动互联网流量面临时间枯竭的背景下,未来家庭场景下的时间将是争夺的焦点,“从晚上回家七点钟到早上上班的时间,起码有十二小时,如果你能把家庭里面电视机、空调、洗衣机、扫地机器人、音响全部包揽的话,那么这个十二个小时的量将远远超过手机”。 格力有家电,但缺少手机这一未来有望成为智能家居控制的入口。小米手机占有率有一定优势,尚需更多家居电器联入其家居智能系统。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报告》,未来三年内,智能家居市场将保持21.4%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5819.3亿元。 在这个近6000亿的大市场下,小米的布局要先于格力。 小米2018年上半年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180.75亿元。在这之前,小米该项收入2016年、2017年已分别达124亿元、235亿元。 陈杭对市界表示,,IoT的关键在于T,即节点数,目前小米在节点数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据小米2018年三季报,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小米IoT平台连接的设备已达约1.32亿件(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 收入方面,三季报显示,小米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在第三季度达到了108亿元,同比大涨89.8%,占据第三季度收入的21.3%。 IoT业务已越来越成为小米未来增长的一个势能。 在IoT方面,格力目前未有小米的布局量级,手握家居空调全球第一的销量,未来董明珠需要快马加鞭,为其破局找到入口。 对此,陈杭表示以格力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厂,在IoT的发展方面目前还处于“智能孤岛”阶段,未来其出路可以是绑定一家大的IoT平台巨头,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如果想自己做平台很难做出大的规模。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