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亏到盈利 小牛电动如何冲出“生死线”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今年9月份,小牛正式递交了IPO申请,根据招股书中公开的数据显示,小牛电动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亏损分别达到了2.33亿元、1.85亿元和3.15亿元。【有奖调研】
由于国内电动车行业竞争极其激烈,尽管小牛电动头顶众多光环,但从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不过50万辆的销量还是有些微不足道。 过去的一年中,已经有16个品牌实现了年销量超过50万辆,头部的雅迪2017年销量超过400万台,是小牛3年销量总和的8倍。
加之当时有媒体曝出小牛电动现金流吃紧、盈利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销量不及预期等等负面信息,很多人都对小牛电动上市之后的前景感到悲观。 小牛曾计划在2017年实现盈亏平衡,但上市前的财报显示,小牛每卖出一辆车平均亏损约1000元人民币,这让盈亏平衡的目标显得遥遥无期,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小牛可能就要就此“凉凉”了。
盈利永远是一家创业公司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小牛电动这样希望从一个非常传统且成熟的产业中突围的明星创业公司来说,尤其如此。
2016年底在小牛的一次内部交流活动中,时任牛电科技COO的李彦就曾经表示,小牛2017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盈亏平衡。诚然,小牛在2017年交出了销量翻番的成绩单,但小牛在当年还是没能完成盈亏平衡的目标。 在小牛传出IPO消息后,笔者就在《上市解燃眉 小牛的故事该如何继续》一文中提到,小牛现有的商业模式是可靠的,现阶段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迅速改善财务状况。
在上市之后的一段日子里,除了首日破发以及在各地不断新开张的小牛门店之外,我们也很少再听到关于小牛的其它消息了。
不过最新一季财报的公布却让之前很多看衰小牛的人感到意外。
财报显示,Q3季度小牛录得净收入4.9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1%,净亏损220万元人民币,剔除股权激励后录得净利润490万元人民币,这也是小牛单季度首次实现盈利。
从巨亏到盈利,小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看一下关键数据吧。 1.Q3季度小牛电动销量为120961辆,同比增加76.3% 2.小牛已经在全国215个城市建立了642家特许经营门店,相比2017年增长79% 3.小牛在25个国家的20个海外经销商进行销售,同比增加47% 4.Q3季度单车均价为3571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期微增48元 5.单车毛利率达到了12.4%,较去年同期增加3.6个百分点 6.车辆销售收入占净收入的93.2%,配件销售和服务收入占比6.8%,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 7.国内市场营收占比94.9%,海外占比5.1%,海外营收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 销量、净利和渠道的打开帮助小牛实现了接近5亿元人民币的净收入,单季度销量更是追平了小牛在2018年上半年的总销量,海外市场和配件服务等收入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增长。 按照现有的销售势头,小牛在2018年全年有望达到40万辆的销售目标,新增市场占有率也将有望接近2%的水平。 同时,小牛在单车毛利率、营收组成和海外营收占比方面均出现了明显改善,这些都将长期对小牛财务状况产生持续利好。
尽管Q3季度财报已经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但小牛想要实现2018年全年财报的盈利仍然存在很大难度。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