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音乐“版权混战” 转授权打开音乐产业新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业内积极推动版权转授权合作的音乐平台,截至目前,腾讯音乐集团已与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集团、唱吧、映客、快手以及Apple Music、Spotify、KKBOX等十余家平台达成音乐版权转授权合作,对旗下的录音版权和词曲版权也进行开放化合作,涉及国内音乐平台、K歌平台、直播平台、视频网站、手机终端厂商以及国际音乐平台等多个类目。 版权合作范围之广、领域之多,再次彰显了腾讯音乐自身的开放性姿态,堪称目前国内最开放的音乐平台,这也反映了国内网络音乐行业版权运营在不断进步。 毕竟音乐不同于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往往具有数量巨大、播放重复率高、权利人分散、权属情况复杂等特点,因此,影视作品在一定时期内的独家授权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音乐作品。若照搬独家版权的模式,有可能会导致大量音乐作品集中在个别音乐平台而难以分销,如此一来既加大了被授权方的资金压力,又限制了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阻碍了音乐作品权利人获取更高的收益,还会产生行业垄断隐患,最终给音乐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包括腾讯音乐、阿里音乐在内,采取的是“独家代理+转授权”的模式。转授权模式之所以可以得到主要音乐平台的接受和认可,正因为它在尊重和保护了正版权益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合作分销,共同承担版权费用的同时对优质音乐资源进行合理分发和配置,使得一些音乐平台的内容供应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各平台可以依靠自身的产品优势来进行良性的差异化竞争,音乐产业的分工也可以得到优化与升级,最终实现音乐版权内容效益最大化。 也正因如此,在国家版权局发布的《 2017 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2016 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已突破 150 亿元,相比 2006 年增加了 10 多倍。 三、共建音乐版权开放共享新生态 中国音乐市场得以逐步规范化,不断完善版权保护,建立付费体系,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政策,也离不开腾讯、阿里、百度等各大音乐平台的积极配合。这几年间,无论是音乐平台还是行业监管者,无论是歌手还是唱片公司,都在小心翼翼地培养用户追求正版、为音乐付费的意识,以保护创作源头的活力与质量,进而把整个音乐产业大市场撑起来。 从打击盗版,到独家版权代理+版权转授,一系列动作让中国音乐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华纳音乐亚洲区总裁SimonRobson曾说,“在音乐方面,多年前,前 20 名里找不到中国,但是我觉得中国市场有可能很快就能排到前三。” 对于如何让音乐版权发挥更大商业价值,其实不外乎两点,一方面,需要加强曲库精细化运营和个性化产品体验,最大化曲库价值;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音乐内容的价值变现。 以腾讯为代表的行业中坚力量,正在努力构建中国音乐版权开放共享的新生态,推动音乐行业正版化的纵深发展。毕竟音乐平台自身的发展只是基础,促进整个行业内版权的良性循坏和共同发展,才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业领先者应有的态度。 在如今这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音乐行业已经步入正版化发展阶段的情况下,“独家版权+转授权”对中国音乐产业的助力已经得到验证。音乐平台与平台间,基于对版权法规的遵守,建立对音乐的尊重,打破藩篱,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版权合作,共同遏制盗版,共建音乐版权开放共享新生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终是大势所趋。 如此一来,作为用户,我们“欠歌手一张专辑”也是时候还了。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