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是一道光,泄露到你发慌
当这些信息被窃时,可能会极大地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网络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盗取的财务信息进行简单的恶意攻击活动,例如支付账单、进行欺诈性线上交易,以及转移受害人的银行资产等。更多的专业网络犯罪份子和组织甚至可能会制造假信用卡供自己使用。 3. 医疗信息 医疗信息包括医疗记录、医疗保险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除了可以像PII一样揭示用户的身份外,医疗信息在一些国家还可以被用来购买在柜台买不到的处方药。如此一来,可能会导致药物滥用行为,尤其是涉及到与药物有关的处方药政策时。 4. 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是指与个人教育记录相关的数据,其中包括成绩单和学校记录等。虽然教育信息不能像财务信息一样,产生一些立竿见影的后果,但是它也同样会将用户置于潜在的勒索或欺诈威胁中,徐玉玉惨案便是由于考生信息泄露遭诈骗分子利用造成的。 5. 支付卡信息 支付卡信息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这些数据与财务信息相似,因为它也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财务安全。然而,支付卡信息可能会比财务信息更危险,因为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进行在线交易和付款/转账。 6. 用户凭据 用户凭据是指用户数字或在线账户凭据、证书等数据,包括电子邮件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其他在线购物登录凭证等信息。用户凭据被盗可能会比PII被盗更危险,因为它会暴露受害者的在线账户,并将其置于被攻击者恶意使用的危险之中。 而上面提到的这些信息类型相互之间又有极大的关联关系,当其中某一类信息遭到泄露,相关信息也会遭受到极大的威胁。 如何破解信息泄露的困局? 目前的很多中小企业对于信息泄露的事件仍持有“见兔而顾犬,亡羊而补牢”的态度,一旦信息被泄露,之后的措施往往只能修补原先的泄漏出口,而想要追到被泄露出去的信息基本已是不可能的事。信息泄露者会通过暗网等防可逆的渠道兜售信息,而对于这些泄露信息的售卖者来说真的就无计可施吗?至少从结果来看并不是这样的,无论是暗网还是信息售卖者,警方都有自己的保密方式去做到有效打击。 亡羊而补牢的处理态度最终导致的是覆水难收,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还是应防患于未然,建立起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1. 从企业来说
2. 从个人来说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