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科技创新20条判断:大变局中,万物生长
韩锋老师还在书中阐述了一些很前卫的议题:未来区块链数据财富时代的量子力学大数据实在观;财富共识的过程中图灵机逻辑门的使用;我国在未来区块链数据财富时代是否能像白银时代一样重回全球财富舞台的中央?具体地,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一会儿韩锋老师的演讲。 产业的平衡 判断9:技术平民化:浸入产业纵深处,飞入寻常百姓家 产业方面,首先的判断就是技术平民化。 “浸入产业纵深处”,指To B: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从业务靠近技术,到技术接管业务,从优化到再造;“飞入寻常百姓家”,指To C:破圈破元,基本服务均等化。 判断10:粮肉蛋奶与芯片同样重要,农业科技是看点 还有一个判断:粮肉蛋奶与芯片同样重要。 2021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平安中国,离不开粮肉蛋奶。让大家吃上便宜的猪肉,和大家用上最好的芯片,同样重要。所以「甲子光年」今年一个重点关注的产业是农业科技。我们已经到过很多现场,去看看天上飞的无人机如何喷洒农药,地上跑的机器人如何采摘。 判断11:中国消费依旧不可低估:B端崛起≠C端停滞 科技行业习惯关注to B,但我们一定要理解,B端崛起≠C端停滞。 一方面,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依旧是规模。中国消费的潜力不可被低估:中国包括服务在内的个人消费总量对GDP的占比仍然只有39%,远低于美国68%的水平以及世界63%的平均水平,所以增长空间很大;当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高消费率不可学,我们也要提防透支型的过度消费。 判断12:国企混改与产业升级:提质、控险、增效、降耗是检验制度的标准;ESG是努力的方向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30年中增长了36倍,主要是因为市场化的改革,造就了一个很有活力的民营经济,贡献大约三分之二的GDP,但国有经济仍然缺少效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储蓄率会大幅度下滑,投资速度就会放缓——要持续发展,就要继续改革,国企混改和产业升级是同步进行的,提质、控险、增效、降耗是检验制度的标准。 当然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开始考虑ESG: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13:碳中和仅靠种树是不够的,归根结底要用技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这一点刚才开场的刘滨老师已经进行了充分阐述,我就不赘述了。 判断14:中国科技产业发展仅靠技术力量是不够的,要靠产业配套和服务支持 未来我国“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是一句空话,而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我们很希望中国能有100个「甲子光年」。 判断15:不要对科技泡沫谈虎色变 最近几个月,很多企业没有成功登陆科创板,很多人谈虎色变,说是不是科技泡沫要破裂了?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