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的十年江湖
“我们必须要全面进攻,不要防守,今天的互联网行业是守不住的,只能往前冲。要想不被巨头挤掉,就是比狠,敢烧钱才能活下去,不敢就不要做,云服务比视频服务更惨烈,如果没有10亿美元的准备和决心,是活不了的。” 就像当年小米冲进手机市场一样,后发的金山云也正在全力追赶老大哥们的步伐。 6 首战 群雄并起就会引发市场争夺,市场争夺的结果,就必然会引发厂商大战。 在云计算市场这个江湖,只有成为老大,才有资格定规矩,才可能拉拢更多的客户。 2015~2016这两年间,中国云计算江湖发生了第一次正面战争。这场大战的主角,正是老对手阿里云和腾讯云。 在这场你追我赶的战役中,几乎一家发布动态,另一家便会迅速跟进。这两座中国互联网的大山,都希望在中国云计算的草莽阶段,就先坐稳江湖老大地位。 第一次对决:12306 VS滴滴 2015年1月15日,12306网站将车票查询业务放到阿里云计算平台上。阿里云承担了12306系统中75%的流量,以往抢票期间系统瘫痪的情况大为改观。马云甚至让阿里云顶尖程序员队伍入驻了12306。 3天后的1月18日,腾讯云2015年渠道伙伴大会召开。大会宣布2015年腾讯云将聚焦于互联网服务领域,并且在游戏、视频、移动应用深耕细作。同时,滴滴成为腾讯云的代表性客户。 第二次对决:60亿VS 100亿 7月29日,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阿里云60亿人民币,宣布与AWS展开竞争。 9月,腾讯云高调跟进,宣布“未来5年投入100亿发展腾讯云、追赶阿里云”。 第三次对决:双十一VS营收增长100% 11月,阿里云支撑了“双十一”912亿元的交易额,每秒交易创建峰值达14万笔。 一个月后的2016年初,腾讯发布财报表示,2015年腾讯云营收增长100%。 第四次对决:预测娱乐节目冠军VS马化腾亲自站台 2016年4月,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当时叫小Ai)基于神经网络、社会计算、情绪感知等原理,成功预测娱乐节目“我是歌手”冠军,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刷爆微博、朋友圈。 3个月后,在2016年7月的“云+未来”峰会上,马化腾亲自为腾讯云站台,表示未来战略将升级为探索云上生态,实现全面开放。同时对外公布阿里云最近两个季度增速175%和130%,而腾讯云Q3增速已超过200%。 你砍我一刀,我回你一剑。 当然,仗不是白打的,钱也不是白花的。 虽然这场争夺战耗资巨大,可却帮助阿里云和腾讯云实现了快速增长,逐渐拉开了与其他初创厂商的差距。 7 加速 第一次云大战之后,大众开始了解云计算,企业们也不再畏惧业务上云了。 不夸张的说,这一战,直接为中国云计算按了加速键。 企业上云步伐的加快,也催生了资本对云厂商的亲睐。整个2017年可以算作中国云计算发展最快速的一年。 据企服行业头条统计,这一年,至少有20余家大型云计算厂商拿到融资,总金额突破百亿元。 数据整理自网络公开信息数据整理自网络公开信息 此前动态较少、错失良机的华为云,也终于在2017年正式发力。 2017年3月,华为云业务部门Cloud BU真正成立。 8月底,华为云升为一级部门,与消费者事业部、运营商事业部和企业事业部并列作为第四大业务部门,同时增加了2000人进入Cloud BU。 2017年9月,华为云声称全球只需五朵云,要用三年干掉阿里云。 虽然此时,华为云在IDC发布的中国云计算市场统计中还被算在“其他”(Others)里。可前有金山云快速崛起的例子,华为云如果All in三年,也未必不能快速取得进步。 互联网观察家承哲在当时接受企服行业头条采访时表示: “华为主要服务的对象还是政府和大企业,在这方面华为有充分资源和经验。而阿里云是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经过近10年发展早已抢占中小企业用户心智。用户群体的不同,也决定了两家在定价、业务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至于华为云能否三年超过阿里,则要看华为云下一步如何落子。” 此时,就连All in AI的百度都表示,百度云正凭借ABC技术的解决方案,投入到营销、金融、媒体、工业、交通、物流等各个行业中,百度的目标也许是让云业务成为公司未来的现金牛。 百度总裁张亚勤在2017年9月15日的年度百度云智峰会上说道:“虽然百度云来得晚,但增速仍然可观。今年百度云客户数是去年的11倍、同比增长10倍,流量是去年的8倍,收入是去年的4倍。未来在中国至少有三朵云,BAT都能做成,每家都不一样。” 此时的中国云市场,有靠山的有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百度云等,独立发展的劲旅有UCloud、青云QingCloud、华云数据等厂商,基本已显出群雄割据之势。 资本的助推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第二次大战。 8 再战 依旧是阿里和腾讯。第二次云大战以两家的CDN降价开始。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搞好云计算,网络传输就一定要好。而CDN正是云计算中的重要组成。 此前,国内的CDN都由传统老牌厂商操控。那时候中国没有云计算,所以老牌厂商过得顺风顺水,从来不认为云计算的战火会烧到CDN领域。 虽然阿里云曾在2015年宣布CDN降价21%。可是以阿里云当时的用户储量,以及CDN水平,根本不能构成对传统CDN厂商的威胁。 不过,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使得大厂的CDN成本越做越低。 为了拉拢用户,2016年末,腾讯云和阿里云分别以“降价25%”和“降价47%”强势进入CDN市场。 几个月后的2017年3月,阿里云宣布CDN再次降价35%。 这还不算完,同年11月22日阿里云又宣布CDN整体降价25%,直接创下了国内CDN最低价。 面对阿里云的接连降价,腾讯云坐不住了。 几天后的11月29日,腾讯终于出手,宣布将CDN价格再次拉至新低——最高降价47%。 与第一次云大战不同,这场大战的参战者,不再是AT两家了。 2017年底,金山云迎来一笔3亿美元融资。 12月12日,金山云在对外发布融资消息同时,宣布价格最大降幅50%。此时,CDN价格已“击穿行业底线”。 仅仅一个月,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就直接让国内CDN价格三连降,这一举动直接招来了传统CDN巨头网宿、蓝汛的不满。 传统巨头网宿科技坚持“降价无用论”,声称理解不了降价的背后逻辑,降价只会逼走CDN市场的小厂商,却不会对大的市场格局有所影响。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