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干货:手把手教你做刷屏H5营销
尽管在学术领域中,心理学理论浩如烟海,但具体到人格理论就相对有限, 比较著名的如大五、大七、斯普兰格、九型人格、十六型格理论、卡特尔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特质论等等。而这其中,能够适用于 H5 测试的就更加有限。 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可用,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指标: 第一,是否通俗易懂。全世界大多数人都知道佛洛依德,但是谁又能说清楚他的理论依据呢?如果想要把这种理论加以应用,你显然需要一次 2 小时的心理诊疗,而不是 2 分钟的 H5 测试; 第二,是否论证充分。此处的论证尤其强调定量研究,也就是说这个理论是心理学家通过调查问卷测出来的,是有充分的被试证明了的,而不是心理学家臆想出来的。 第三,是否维度清晰。就是说这个理论能不能表达成几个清晰的特征,或者用几个形容词就把人的性格介绍完成, 还能做到不重不漏。 比如,大五人格理论就把人的性格划分成了开放、责任、外向、宜人、神经质等特征,十六型格理论把人分成了建筑师、指挥官、调停者、守卫者等十六中类型。 满足以上三条标准,基本上就可以应用到 H5 测试中。
4. 设计结果页确定了主题和理论,就可以开始上手设计 H5 了。这个时候请注意: H5 的设计是从结果页开始的! H5 的设计是从结果页开始的! H5 的设计是从结果页开始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结果页在一次测试中最后出现,但却是 H5 测试真正的门面,因为用户对H5 的评价、分享大部分取决于结果页的质量; 在社交媒体中,曝光最多的也是结果页,新用户会不会参与你的 H5,也完全取决于结果页的吸引力。 结果页的设计主要包含文案和 UI 两个部分,其中文案先于 UI。 (1)文案设计 首先,结果页上包含哪些要素。
雷达图可以说是测试类 H5 必备的要素,因为它最能够直观、细致的反应用户的性格构成,也让你的 H5 显得更加可信。 雷达图的几个维度要根据选择的理论来设定,比如本次测试使用的是大五人格理论,所以就有五个维度;之前的斯普兰个测试把人分成了六种性格, 所以就有六个维度。 第二,结果描述细分为 punchline 和结果详解。 Punchline 能够在一瞬间击中用户,因此务必简洁、经典,建议从一些小众但经典的文学名句中寻找; 结果详解则务必准确、生动,一般可用“主题词+解释”的形式构成。主题词不是凭空设想的,要从原有的心理学理论中抽象出来; “解释”也要注意贴合主题, 把性格描述融入到测试主题当中。 比如“禀赋:你天资聪颖,学习能力强,能够博采众长,各种乐器都能在你手中幻化成绝美的乐章” 第三,结果详解一定要谨记“彩虹屁原则”。 要深信人性是有弱点的,所有的 H5 剖析到最后,一定都是对用户的彩虹屁。所以你的创意无论如何包装,在内核上都要变着花样的夸他。 比如,我们之前跟咪咕合作的“你内心住着怎样的灵魂歌手”测试,尽管使用了音乐和歌手等元素,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对用户的各种吹捧。(甚至部分用户反映比他自己认为的自己还好) (2)UI 设计 UI 设计是在文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UI 设计需要考虑本次 H5 主题、基调,以及结果页内容的排列组合,同时还要想到结果页上需要哪些精心设计的小元素。 一般情况下,一个合格的 UI 会提供至少三种结果页样本,然后共同讨论、协商、丰富细节,形成最后的结果页。 5. 设计题目题目设定要考虑以下内容: 第一,题目有无脚本 有脚本的测试,题目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道题目会影响到另一道题目的选择。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做题时会感到连贯和自然,坏处是策划需要非常完善的构思,让题目的转接不免强、不生硬。 无脚本的测试,题目之间没有关联,彼此独立。这种设定可能会让用户找不到节奏,但也会给用户超出预期的惊喜感。 在我所策划的 H5 测试中,基本上都是采用无脚本题目。而从用户反馈来看,无脚本与有脚本的题目对用户而言,接受程度是差不多的。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非常的故事设定,就可以设计有脚本的测试题目;反之,无脚本的题目对最终的测试效果上并没有太大影响。 第二,数量 测试类题目而言,题目数量以 8-12 题为宜,用户完成一次 H5 的体验不要超过 2 分钟; 第三,难度 测试题目太简单或太难都不合适,所设定的题目一定是用户需要思考才能完成。 例如:你周围的世界是本来如此还是因你如此?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吗?丑下鸭最终会变成白天鹅还是大丑鸭?…… 此类题目属于简单题目,用户在第一次做题时会纠结,但在反复做题后往往会很快做出选择。例如: 明早就要离开久居多年的城市,你今晚回去哪里吃晚餐? a.最常去的餐厅 b.很想去但从未去过的餐厅 c.随意找一个餐厅 d.在家中享受晚餐 这就属于困难类题目,用户不仅首次做题时会纠结,在多次做题时仍然也会思考选择。 与此同时,这里要敲黑板。测试类 H5 的题目一定不能是非黑即白的对错题。 比如,去年我们曾策划了一个《测测你的吃瓜水平》,里面的题目大都围绕 2018 年的娱乐圈事件设定。但题目本身存在明显的对错,一旦用户多次选错,就会失去做题的耐心。当然,最后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形式 测试类 H5 的题目一般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一般为二选、三选或四选。 且大多数题目都借鉴了心理学经典的“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是由 H.A. 默里于 1935 年为性格研究而编制的一种测量工具。传统的主题统觉测验会提供给用户 30 张内容隐晦的黑白图片,让用户做判断, 并基于此来推测出用户的性格。 例如:下图中的老妇人是什么心情?是忧伤、邪恶、阴郁还是慈祥? 在爆款 H5 测试中,基本上都能看到主题痛觉测试的影子:
比如,《测测你内心住着怎样的灵魂歌手》中的看图题: 又比如,听这段音乐,你觉得作者表达了什么心情等等。 这些都是从主题统觉测验中演绎出来的测试形式,可以说也是测试类 H5 的标配。 这一方面,是因为主题统觉测验非常经典;另一方面,主题统觉测验在测试性格方面也具有非常强的准确度。 第五,题目分布 题目设计还要考虑题目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分布问题。 在多年的测试中,我总结出了一种交叉分布的节奏感,即:简、简、难、难、简、难、难、简、难、简 前面两题设置简单,不至于让用户望而却步,如果你第一道题就让用户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他肯定马上关掉测试走人;三、四题逐渐提升难度,让用户减少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测试中。 在经历了前两题之后,用户一般会继续做下去。如果这个时候你给他一道简单题目,他很可能会认为你的测试没有深度,然后草草做完了事。 五到八题是尾部题目,影响了用户结束测试时的心情和印象,所以至少有两道题比较困难,让用户留下心理困惑,以便他会重复做题;而最后一题务必简单,让用户的心情可以稍稍平复。 简而言之,题目的排列组合也是对用户心理的掌握,把握得准确,分布的巧妙,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设计规则很多人认为,测试规则的设定是由产品或后端进行的,但由于文案是题目、结果页的直接设计者,也是对 H5 最了解的人,因此整个 H5 的计分规则, 也应该由文案来设计。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测试类的 H5 一般选择加法计分的方式来统计结果: 第一步,首先考虑清楚最后要输出多少种结果; 第二步,给每一道题目中的每一个选项赋予分值,赋分的标准是这个选项与输出结果的契合度; 第三步,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加法运算,得分最高的结果项就是最终结果。 用 Excel 表格展示如下图。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