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美国,兴于日韩,未来看中国!揭秘存储行业60年兴衰
近年来, NOR FLASH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当电子设备启动时,需要从存储芯片内读取系统信息并运行,该存储芯片需要满足可执行运行程序且掉电后存储的数据不丢失。DRAM 掉电后数据会丢失,而 NAND FLASH 无法执行程序,因此 NOR FLASH 应用极其广泛。以 TWS 耳机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手机屏幕显示的 AMOLED 和 TDDI 技术,以及功能越来越强大的车载电子领域,成为NOR FLASH 市场空间获得重新增长的主要动力,2016 年开始,NOR FLASH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中国台湾厂商 NOR FLASH 份额较高 大陆 厂商兆易创新位列第 兆易创新位列第 3。 台湾旺宏、华邦和大陆的兆易创新在 NOR FLASH 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而三星、美光等半导体大厂逐渐退出。2020年,旺宏、华邦、兆易创新分别占NOR FLASH市场的 26%、25%、19%。 ▲2006-2019 年全球 NOR FLASH市场规模(亿美元) ▲Nor flash 市场格局变化趋势整理 FLASH 单位 GB 价格不断下降。2003 年 FLASH 价格约为 228 美元,到 2017年该价格下降至 0.22 美元。随着 2D NAND、3D NAND 的陆续出现及技术的成熟,FLASH 单位 GB 价格不断下降。 ▲2001-2018 年FLASH 每GB价格(USD/GB ) ▲2001-2018 年FLASH 每GB价格变化幅度(%) Flash Memory(闪存)由东芝公司的当时舛冈富士雄博在 1980 年申请叫做simultaneously erasable EEPROM 的专利,但东芝刚开始疏忽了它。1984 年,舛冈富士雄博在 IEEE 国际电子元件会议上正式发表了这项发明。 1986 年,Intel 迅速注意到这项发明的巨大潜力,并成立专注于 SSD 的部门; 1988 年,Intel 根据这个发明,进而生产了第一款 256Kbit NOR 闪存芯片。 1987 年,舛冈富士雄博士又发明了 NAND 闪存。NAND 闪存凭借更快的写入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很快成为手机等主流存储介质。 从后期发展来看, 从后期发展来看,NAND 集成度高、成本较低,读写速率适中,非常适合用于 集成度高、成本较低,读写速率适中,非常适合用于消费电子设备的大量数据存储介质, 随着手机 、笔记本电脑 等 市场需求 ,市场规模 迅速增长 。而 NOR Flash 物理底层架构导致单位成本较高,因此没有大范围成为存储主流介质。 而 NOR Flash 具有较高的读取效率,较低的擦/写速度,因此运用场景更像只读 ROM 的一种,特点是写入一次,基本上就不再擦写,只用于读取,且可以直接挂在数据总线上,运行程序效率异常高,用于各种嵌入式体系的基础系统存储。 1988 年起, 多家厂商推出闪存产品, 便携式电脑 推动闪存第一波成长。1988年,Intel 推出首款商用闪存芯片,主要用于计算机存储。同年闪迪成立。此后,闪迪、Intel、西部数据、三星、东芝等厂商都推出了闪存产品。闪存市场呈现较快增长。 在 1991 年规模达到 1.35 亿美元,1992 年达到 2.70 亿美元,1993年升至 6.40 亿美元。1994 年年中,Intel 推出的奔腾处理器以及同步推出的笔记本大受市场欢迎,闪存市场在 1994 年规模达到 8.65 亿美元,1995 年直接增长至 18.60 亿美元。 1997 年起 ,手机带动消费级闪存市场 ,迎来再次爆发 。1996 年。东芝推出了SmartMedia 存储卡,也称为固态软盘卡。三星开始发售 NAND 闪存。SanDisk推出了采用 MLC 串行 NOR 技术的第一张闪存卡。1997 年,第一部手机开始配置闪存,消费级闪存市场就此打开。1999 年,受益于手机、数码相机、便携式摄像机、PC 机外存、MP3 播放器等新生代信息电器,FLASH 凭借其性能可靠性和应用灵活性,市场规模迅猛提升,到 1999 年,市场规模上升至 45.61亿美元。 ▲1990-1999 FLASH 市场规模(亿美元) 1991 年,仅有 Intel 决定全新投入闪存业务,但 AMD、SGS-Thomson、富士通等在注意到 Intel 的转变后,也进入了闪存的生产。1992 年,Intel 一家占据 FLASH 市场份额的 75%,AMD为第二大厂商,占据 10%。然而到 1999 年底,Intel 的市场份额下滑到 26%,AMD 占 16%,富士通占 15%,夏普占 13%。 ▲1992 年FLASH 市场格局 ▲1999 年 FLASH 市场格局 NAND 产品性价比提升, 固态硬盘开始加速发展。2004 年,NAND 价格首次低于基于同等密度的 DRAM 价格,固态硬盘开始大范围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2005 年,三星率先采用 70nm 制程量产 NAND 闪存,镁光也推出 NAND 产品,NAND 总发售容量超过 DRAM。继 2006 年,希捷和三星推出混合硬盘后,各厂商陆续推出固态硬盘产品,戴尔、苹果对自身笔记本电脑配置 SSD,带动了SSD 的需求,也促进了 SSD 技术的发展。 (编辑:广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